乃尔不花忽然听到了外面杀声震天,慌忙让人出去打探,通过观测发现这次来人并不多,有人建议出兵,可也有人担心这是引蛇出洞,都知道他们这次来了十五万的兵马。乃尔不花却并没有心思打仗,因为他的族人都饿得拿不动刀了。
朱棣正是因为知道乃尔不花的身份,才要进去,因为他知道张玉根本镇不住乃尔不花。颍国公提出自己去见乃尔不花,因为他们之间打了几十年的交道,可是朱棣认为这些年死在颍国公收下的元军也不再少数,因此他去也不合适。
乃尔不花斥责张玉投靠了
话音刚落,朱棣就站出来承认了自己的身份。乃尔不花答应向朱棣投降,得到消息的颍国公对朱棣更是佩服。朱棣告诉乃尔不花,不管是什么人,只要诚信归附,都会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,官员也会入朝为官,这让乃尔不花很是感动,心悦诚服的拜见了朱棣,朱棣走出元朝营帐的时候,士兵们都高喊着千岁。
颍国公主动和乃尔不花攀谈,两人虽然是对手,可也是相识多年,颍国公还特意给乃尔不花送来美酒,以后两人就是同朝为官了。
韩国公更是率先下跪为朱元璋庆贺,铁铉等人都是纷纷恭贺,朱元璋不动声色,但眼神灼灼。送走了朝廷大元之后,
乃尔不花跟着朱棣来到北平外,想起了以前和
朱棣回去的时候,
徐妙云询问朱棣是否想过自己是怎么打赢这一场仗的?而夏元吉现在还被关在大牢里,朱棣恍然大悟,慌忙去找了夏元吉。夏元吉看见朱棣安然无恙的回来激动万分,忍不住仰天长叹天佑大明。回去的路上,朱棣感谢夏元吉,这次能打赢这一场仗,多亏了夏元吉,因为夏元吉之前看过元人果腹用的东西,还有朱棣找回来的元人死尸内挖出的东西,知道他们都是草根树皮果腹,夏元吉还特意准备了五千石的粮食给朱棣,因为朱棣说过会兵不血刃的拿下元军。
夏元吉也说了百姓的困苦,希望朱棣能言而有信,朱棣也表示自己答应的事情都会兑现。随后朱棣带着夏元吉去了寺庙找
姚广孝认为这场仗朱棣打的太漂亮了,漂亮的连朱元璋都没有反应过来如何赏赐,此时不适合提官员的事情。蓝玉沿途向朱元璋负荆请罪,也围满了围观的人。朱元璋收押了蓝玉,也因此让翰林院的人开始争吵,有些人认为蓝玉无错,反而是朱棣不服命令导致了结果,目的就是为了博取自己的功名。
这番话让铁铉心生不满,当时就吵了起来,铁铉认为朱棣的做法没有错,就应该往前出击,是蓝玉不听劝告。如果朱棣听了蓝玉的命令,这场胜利的仗就没了。但也齐大人认为朱棣去打仗之前并没有必胜的把握,也就是说冒险而去,如果失败了结果不堪想象,如果以后每一个官员都这样不听号令,以后的仗也无法继续打下去。
铁铉对于这番话倒是比较认同。
汤河坐着马车大摇大摆的要入皇城,朱元璋和汤河一起坐在大殿里烤肉串,朱元璋总是指指点点让烤肉,这让汤河有些不满,责怪朱元璋话太多。朱元璋绷著脸不说话,汤河慌忙下跪请罪,朱元璋这才露出笑容让汤河起来,也知道汤河是故意假装的。
这些年他就一直在装,朱元璋早就看在眼里。环顾四周,朱元璋告诉汤河,他连找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,两人就席地而坐畅谈。朱标此时赶来,听闻是汤河来了,也就没有进去。汤河拿出了自己家田里种出的粮食给朱元璋尝尝,朱元璋只是觉得好吃,看着汤河手上的茧子,都不知道自己最后一次摸锄头是啥时候的事情了,手上早已不会长出茧子了。
看着汤河的茧子倒是有些羡慕。朱元璋询问汤河在凤阳是否还有侵占田地的事情,虽然凤阳也有上奏的折子,但是朱元璋却认为汤河的话更让人相信。